“对话黄河”沙龙西宁召开:下个70年咋把黄河的事办得更好?

发布时间: 2017-08-28 13:4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江玲 | 责任编辑: 江玲

中国网 记者 江玲  西宁 北京 报道

8月16日,“保护黄河万里直播行动”“对话黄河”议库系列沙龙第5期(议库沙龙总第8期)在西宁举行。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在本次“保护黄河万里直播行动”临近尾声的沙龙上,与会代表围绕“下一个70年怎样把黄河的事情办得更好?”的主题,从基层调研情况,从顶层研究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下载《议库》APP,或通过一直播“议库”账号,可观看直播)。 


顶层看:黄河治理下一个70年面临啥大问题?

受邀参加沙龙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认为,黄河保护和治理中,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决口等几个“老问题”差不多已经解决。但未来70年,黄河治理将面临新的三大问题:一是黄河缺水,二是黄河下游滩地治理问题,三是全球温度升高降雨量增多但黄河径流量却减少。这给新时期的黄河治理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破黄河解缺水问题,委员们呼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尽快上马,王光谦也介绍了正在试验“天河工程”,希望通过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从天上“调水”到黄河流域等干旱地区。

一路跟随“保护黄河万里直播行动”开展科普讲解的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院总工程师张新海介绍,在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中,对黄河治理面临的问题有几个基本的判断:

一是黄河防洪防凌形势依然严峻,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三是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四是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五是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六是流域综合管理相对薄弱。张新海也赞同王光谦的观点:黄河水资源短缺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厉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层走:生态保护要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路走来,我写了四个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协会员王树理随“保护黄河万里直播行动”一路走一路调研,一方面宣讲黄河见闻,一方面将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形成提案初稿,通过中国网《议库》发布并向网友们征集意见。王树理特别呼吁重视治理荒漠化、治理沙漠,“像治理空气污染一样要在治理荒漠化方面形成全民共识。”王树理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更高层面尽快召开第四次治沙大会。


地处中国几大河流的源头,青海省对生态的保护极端重视,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在青海省政协委员、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苏海红看来,青海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苏海红建议:尽快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苏海红说,保护好三江源让“一江清水向东流”,成本非常高,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流域补偿机制,用于源头生态保护。在黄河源头保持持续稳定不断流、不缺水的同时,国家层面需要建立产业培育机制,带动整个黄河流域脱贫。苏海红说,虽然目前已经形成黄河经济带,并做了初步规划,但尚未形成像长江经济带一样的完整规划。建议尽快从国家层面建立黄河经济带的架构和中远期规划,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的、生态的经济带。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变得脆弱,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2016年6月建立,国家在此试点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并在今年的7月2日出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试行)条例》,希望确保三江源各项管理与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情况现在到底怎么样,牵动着各方面的心。


2016年11月22-25日,青海省政协委员卡则加跟随省政协主席仁青加带领的调研组,先后赴玉树治多、曲麻莱、果洛玛多等三江源核心区域,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多层面的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他发现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卡则加在沙龙上建议,应积极调动当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群众力量,全面持久地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卡则加提议安排给每户的公益性岗位即管护员待遇应逐年增长,园内园外待遇标准应平等。可以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生态保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每年特招一批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参与到生态区保护工作中,让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校毕业生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主力军。

卡则加还说,对生态移民问题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方面要兼顾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全面实行禁牧是否更加有利于三江源的生态修复需要进一步科学地考证。

1  2  >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