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孙燕:要把老牛湾文化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发布时间: 2017-08-08 18:4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江玲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中国网记者  江玲  呼和浩特 报道

有一种相遇,叫做萍水相逢;有一种缘分,属于命中注定。在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的“三八红旗手”孙燕看来,她与老牛湾的缘分可能就是命中注定。

参与“保护黄河万里直播行动”的嘉宾合影留念,右一为孙燕。于连祥摄影

“人活着要有境界,生活上要有,工作上更要有!”

1989年刚刚结束学业,孙燕并没有像家人期待的那样回到家乡呼伦贝尔,对爱执着的她,毅然决然地跟着那个小伙子来到了大西北清水河这个穷山僻壤,从此与清水河、老牛湾结下不解之缘。

清水河县是革命老区,当时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山大沟深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但老牛湾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赋予清水河人民淳朴、厚道、善良、包容的个性。

媒体工作的原因,孙燕接触到很多模范人物、道德模范、共产党员、基层学科的带头人,深深地被他们与天斗、与地斗的不服输精神所感染。这些年来,老牛湾不断变化着,已经由国家级贫困县,变成自治区贫困县。孙燕认为,老牛湾的变化与这种精神是分不开的,而这种精神不仅仅是老牛湾人民精神,同时也是我们黄河文化精神,是这种精神支撑着老牛湾人民一定要改变命运,改变自然,改变家乡。

提起老牛湾,孙燕满满的全是感激。1989年,她的母亲在三尺讲台上因脑溢血突然辞世;1999年秋,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她刚满7岁、活泼可爱女儿的生命;2009年,她又突然查出了宫颈癌。这一连串的打击险些摧垮了她的意志。正是黄河母亲及沿岸的父老乡亲给予她的力量和支持,才让她克服了重重困难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并开始思考怎样活得更有价值。

黄河无言静静流。在病床上,她悟出了:“人活着要有境界,生活上要有,工作上更要有!”

在十几年的新闻播音工作中,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拼博进取,在电视与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了使每一次大型活动都别具一格,她不仅主持还参与策划撰稿;为了使每个片子和镜头达到最佳效果,她常常走进田间地头和农家的窑洞,进过牛圈羊棚、钻过鸡舍、光着脚站在水渠里……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成了清水河唯一的一名集导、编、播、制作、摄像多项技能于一身的多面手。

各种奖项也纷至沓来。她是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广播大赛内蒙古赛区优秀奖的获得者,她是2008年“辉煌三十年”全国县(市)级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内蒙古地区仅有的两名获奖者之一。赴杭州领奖时,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李瑞英、敬一丹、赵忠祥等播音界的前辈们感慨地说:“在偏僻的大山深处,有这样的同行,我们真为你感到自豪,你真不容易啊!”她还是自治区旗县里唯一取得副高级职称的播音员,2010年,获得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黄河母亲”孙燕(中)接受直播组委会主席郭丽双(左)和主持人的共同采访。于连祥摄影

保护好古村落,文化底蕴、历史考证才能有迹可循

如今,孙燕已是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她说,“我有责任、有义务把黄河、老牛湾的文化传播出去、传承下去。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喜欢这里,了解这里的真正内涵。”为此她通过各种途径研究清水河县、研究老牛湾,在清水河县她称得上的是这方面的行家。现在老牛湾景区的导游、解说员有很多都是她培训出来的。但有活动的时候,她经常不管多忙都亲自去当解说员,介绍黄河,介绍老牛湾。

在过去采访中,孙燕发现清河县周围好多古村落、古迹需要保护,为此她请教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当地村民,收集了很多原生态的资料。她了解到这些村落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有些村落的形成、布局、古道、古井以及历史传承始于宋、元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加上缺乏及时修缮,清水河的古村落保护面临许多困境。一些保存较好的古村落,同样面临着问题:现代化的开发建设,使这里的许多古村落保护面临危机,古村落、古建筑的管理急需加强。

从此,清水河县的原始生态保护和开发问题便成了她心头的牵挂。

2014年,正值呼和浩特市对老牛湾进行大开发,她建议“提升老牛湾的文化品位”,得到了呼和浩特市市长的高度重视,将老牛湾建设申请为国家地质公园。今年她再次把古村落保护的建议带到两会,得到了代表们的高度认可和热议。

当别人赞赏她为老牛湾做出的贡献时,她摇摇头,说:“不是因为我,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源远流长的古黄河文化,得益于老牛湾地理位置独特,它在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交汇处,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同时又是万里长城和滔滔黄河第一次握手相会的地方,文化底蕴非常浓厚。古村落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建筑,保护好古村落,文化底蕴、历史考证才能有迹可循。”

 更多精彩进入专题: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