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恒宇:对内蒙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继续立项

发布时间: 2017-06-27 15:50:0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静 | 责任编辑: 王静
首页 >  2

编者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流淌着中国文化,承载着中国梦。

黄河问题历来受党和人民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70多年,母亲河惠及亿万人民,未有一次大决堤。2017年7月起,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多家单位,发起“保护黄河万里直播行动”,历史上首次全程直播报道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中国网政协频道编发系列政协委员提案,看他们为保护黄河说了啥。

本期编发全国政协委员董恒宇《关于对内蒙古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予以继续立项的提案》,以下是提案全文。

黄河流域后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西部,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也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素有“塞外粮仓”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糖和果蔬生产基地,是农业部确定的国家优质小麦和优势玉米主产区,灌区所涉5个旗县被列为国家重点产粮大县,灌区的全部耕地获得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并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河套灌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北部边疆发展和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的时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要努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河套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必须探索新的农业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通过调研论证,认为切入点就在于将河套灌区1058万亩耕地加以改造,使其成为高产稳产田,提高土地的综合产能,实现河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节约黄河水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继续立项的建议:

巴彦淖尔市现有耕地面积1058万亩,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其中2015—2017年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还有500万亩耕地仍需要配套开发。由于过去财政资金投入少,项目建设标准低,很多工程年久失修,严重老化,基本功能丧失,与高标准农田差距很大,也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造。另外,在未进行农田改造开发的地区,还有一部分贫困人口,其主要致贫原因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质量不高,产出效益低,亟待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建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后老化严重的地区,当地群众还面临返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问题。因此,继续实施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加快北部边疆发展,维护边疆稳定的需要,是推进扶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鉴于此,建议在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015-2017年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到2017年全部实施完成后,国家和内蒙古将每年实施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予以保留、继续立项,在2017年以后将剩余500多万亩耕地全部配套开发,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使这一利国利民的好项目继续实施下去,把河套灌区打造成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继续发挥国家“塞外粮仓”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