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现场 东平湖管理局供
这几日劳累上火,一觉醒来,嗓子痛了起来。我知道,老毛病又犯了,不由得想起2008年发生在山东梁山蔡楼控导工程防汛抢险的往事。
蔡楼控导是梁山河务局管辖的3处控导工程之一,工程上首与生产堤相连。由于蔡楼河段河势逐年上提,受回流淘刷影响,滩岸不断坍塌后退,到2008年汛前,河岸距生产堤仅剩几米之远,生产堤一旦溃决,洪水将抄工程后路,造成大面积漫滩和顺堤行洪,而黄河梁山段又是“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驼峰”段,一旦出现漫滩和顺堤行洪,后果不堪设想。
进入汛期,梁山河务局便与工程防守责任单位赵固堆乡沟通,决定采取抛枕护根的办法对工程上首进行加固,同时对民兵抢险队和一线群防队伍进行培训,参加演习者达160余人。
我当时作为梁山河务局的文秘人员参加了本次演练,负责宣传报道,并写下了《实地 实兵 实情实战——山东梁山黄河防汛技术练兵小记》,记述了本次防汛抢险演练的过程。
汛情瞬息万变。随着调水调沙流量不断加大,蔡楼控导工程上首坍塌加剧,练兵变成实战。抢险现场,照明设备架起来了,一顶顶帐篷搭起来了,一台台挖掘机、运料车开进来了,一项项抢险方案紧急拟订并实施,机器的轰鸣声、喇叭的叫嚣声、指挥人员的呼喊声响成一片。
洪水像在有意考验梁山黄河人的防汛抢险能力。几天后,该段河岸再度发生更为严重的坍塌险情,蔡楼控导工程上首告急。关键时刻,梁山县防汛指挥部启动紧急响应程序,济宁军分区所辖梁山、嘉祥、汶上3县的民兵预备役部队火速赶赴现场,散抛石块、土方填筑、铺设土工布、压抛石料,年轻的预备役队员个个如猛虎下山,很快,在270米的险情段上紧急修筑起3个长10米、宽20米的临时性坝垛,这才稳固了河岸,暂时消除了洪水抄工程后路的威胁。据统计,参加本次查险、抢险的专业技术人员达1648人次,群众队伍4.19万人次,动用石方4320立方米、土方3.29万立方米、铅丝7.31吨。
从防汛演练开始到坝垛修筑完毕,前后近20天时间。那些日子,我天天随同领导查看工程,与抢险队员一起守在现场,由于汛期宣传纪律的规定,没有再进行公开报道,但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同时留下的,还有一个永远无法根除的“印记”。
高温天气,水成为第一必需品。作为一名女同志,穿梭在男人们的行列里,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整天不喝一口水,以致导致缺水上火、嗓子干疼。最初以为没什么大碍,吃些药片足以应付。可后来疼痛加剧,不得已我去打了一针,可仍不见效,再后来嗓子干涩发紧、吞咽困难,只好晚上输液,白天待在现场,丝毫不敢懈怠。
待抢险结束,我乘车急驰近200千米,赶去看望远离河南老家在山东济南住院的父亲,那时,我的嗓子几乎说不出话来,连面汤也难以下咽,呼吸时得用力向外拉扯嗓子处的皮肤方能感觉顺畅。母亲见状心疼不已,忙陪我去看病,并连夜在医院里为我熬制了中药,这才慢慢得以缓解。此后每每上火,嗓子便会第一时间给予抗议。这,也成了蔡楼防汛抢险留给我的终生“印记”。
2015年9月,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工作20年之久的梁山。人生的琐事太多,总有一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模糊。我感谢那次抢险留下的“印记”,这无法根除的毛病,时时提醒我,在我的第二故乡梁山,还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过往,不能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