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家庭必看!人格健全赛过状元(e.健康微视频第27期)

发布时间: 2017-06-01 09:1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付文一 | 责任编辑: 付文一

对话鲍秀兰—孩子出生就要接受早期教育

中国网张宁锐 付文一报道

和平时期,孩子的教育成为了一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传统观念中的放养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也已经喊了很多年,最新的科学显示,再秉持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点,其实就已经输了。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新生宝宝有很多令人惊奇的能力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所以,本期《e.健康》特地请来北京协和医院鲍秀兰教授,给您讲讲婴幼儿人格健全的那些事。

新生儿的奇妙能力是什么?

劳伦斯曾经做过什么?

《E.健康》:请您给大家讲讲什么时候开始,要开始进行宝宝的教育工作?

鲍秀兰:常常是家长觉得小的时候主要是吃、睡,其实刚生下来的孩子,早期教育就可以开始了。科学发现,人的大脑发育特别快,所以刚生下来的孩子是有很多奇妙的能力的。比如说能听会看还有模仿能力。

我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有六个刚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我一伸舌头,结果有一个孩子也模仿我,舌头伸得特别长,非常神奇。

新生儿味觉、嗅觉很灵敏,能区别母亲的奶香味和别人的奶香味。所以,他是有很多的能力,你在养育过程中,给他一些适当的刺激,他就会发展起来。就能使他将来的潜能能充分发挥。

早期教育的效果,主要跟大脑发育、关键期的把握有关。

关键期就是说,小孩生下来,他的接受能力,潜能就能够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十七世纪的时候,有个奥地利行为学家叫劳伦斯,他发现生下来的小孩一两天就会跟着活动的东西往前走,如果大人在前面,他也跟着大人走,这一两天就是关键期,过了这一两天就没有这个行为了。

智力发展的基础他是大脑,我们说大脑是小孩最早发育的,生下来的大脑就是失重平均370克,多六月的时候要增加一倍大约。那么到两岁又要增加一倍,四岁是出生时候的四倍,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四岁的孩子的体重只有成人的27%,就四分之一多一些,所以说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吧?

所以小的时候这个大脑发育是特别关键的。大脑的功能主要就是连接功能,就是大脑的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突出连接。

大脑的神经细胞像棵树,就树枝,就是树突,树根就轴凸,树突和轴凸之间连接就叫突出,突出连接越多这个孩子的神经回路就建立得越好越丰富,那么这个孩子的智力就越发达。

最最需要的是读懂你的孩子

小孩子经常玩手机容易的孤独症

《E.健康》:那分开来讲,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应该抓住孩子的哪些关键期?

鲍秀兰:到我这来看门诊的,我首先问妈妈,你能读懂孩子么?因为他只会通过哭来表达他的需要,你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那么读懂以后这个妈妈就会及时的回应她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感觉特别舒服,很安全。他就吃得好,长得好,这是最最需要的。

而且如果从小对孩子的理解特别好,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因为从小得到母亲的爱,他从小对社会的认识是从母亲那里,所以他知道,妈妈是怎么爱他的,他就会模仿妈妈去爱别人。所以从小得到母爱的人,他会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人民。这就产生一种孩子对妈妈安全依恋的感觉,这对他将来一生的人格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E.健康》:那如何在婴幼儿期培养孩子适应的各种能力呢?

鲍秀兰:早期教育是比较系统的工程,首先就是要了解孩子的智能发育的规定,他平时运动如何发育的,他的认知语言是如何发育的,知道规律以后就再促进一下。

我昨天还看到一个病人,一岁到两岁是老人带的,老人就觉得孩子特别喜欢用手机,还要看电脑,一岁到两岁就是在玩手机电脑,结果这个孩子两岁半到我们这里门诊来看,就跟别人不一样了,挺聪明,但不能跟人交流,不合群,自己玩自己的,不会融入集体。小的时候玩电脑手机太多了,孤独症发病率就高一些。

还有的家长认为,这个孩子也不会说话也听不懂,所以在家里就不跟他说话。所以这个孩子到两岁说话还不行。所以语言环境,是他语言发展必须的。你可以很自然的,孩子生下来之后就跟他说话逗他玩,小的时候要用比较短的语言,就是妈妈腔,说话声调比较高比较慢,到一岁要正常语句,妈妈要经常说话的话,这个孩子自然就学会了。

一颗糖,两颗糖

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E.健康》: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不是也很重要?

鲍秀兰:对,自控能力就是学会等待。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孩子他的表情是要吃奶的,你可以从小就跟他说,宝宝你等着,妈妈给你准备,准备给你喂奶,故意的拖一点时间,他慢慢会等待不哭。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这个条件反射。

这个等待很重要,有一个研究,四岁的孩子,智力水平都差不多,然后就做一个实验,告诉这个实验者,和孩子们说,我现在给你一块糖,你要等五分钟,我出去一会儿,等五分钟你不吃的话,我就可以给你第二块糖。然后他发完一块糖以后就出去了。那有的孩子就等不急了,他没走出去呢,他就剥了就吃了。有的孩子就等待着,他其实特别馋也想吃,捂着眼睛,抓抓脑袋,有的唱唱歌转移注意力。等这个实验者进来,就给没吃糖的孩子第二块糖了。实验就分出两组,一组是能等待的,一组是他就吃了。

通过追踪观察,发现到中学的时候,能等待的这些孩子的学习水平要高于没等待孩子,到大学的时候更是,处事能力、学习成绩、以后的成就都不一样。

所以说不能孩子一要什么家长马上就给,这样的孩子就会变的娇生惯养,不达到目的马上就哭闹打滚,那到幼儿园去也不能适应这样的一个集体的环境。

还有一个能力叫独立自主。其实这个能力特别重要,学会自己吃东西,自己脱衣服,穿衣服,自己照顾自己这些能力,一岁半到两岁应该培养上厕所的能力,大小便自理的能力,等等。

经常鼓励孩子,有微小的进步都要鼓励

从小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E.健康》:还有自尊和自信是不是对人格的形成也是非常关键的?

鲍秀兰:对,一个孩子应该有自尊自信心,自尊自信心是决定他健康人格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你没有自信,你将来接受任务的时候很胆怯,都不觉得自己能够自信去做好,你找工作都很难。

所以要从小培养自尊自信。尊重一个孩子就像要尊重一个重要的朋友一样。

你比如说三四个月的孩子,他对你笑要跟你说话,你不理他,他非常难受,他觉得没尊重他,他会哭。我有一次看门诊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我逗他,他跟我笑的特别好,结果旁边有一个人找我有个什么事,我就赶紧走了,这个孩子马上就哭起来了,给我印象特别深,我特别对不起他,因为我没尊重他。

所以我觉得孩子在跟你说话的时候,跟你聊天,哦啊的跟你说,你一直要跟他对话,跟他特别亲切的交流,一直到他不愿意做了,他要歇下来了为止。不然的话你中间走是非常不礼貌、不尊重他。

自信就是要看到他的优点,表扬他微小的进步。他就觉得自己非常有自信。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缺点跟人家的优点比,这个最打击他了。所以你要尊重孩子,有一点进步都要鼓励他。然后有一点缺点你也可以给他分析一下,怎么来改进。

北大的婴儿心理学家孟早兰老师,有一本书叫《婴幼儿心理学》,书中特别提到婴幼儿健全人格包括的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乐观稳定的情绪, 第二条能够独立,活动自如。第三点是自信自尊,就是说有自信心,做事特别有信心。第四点是能够学会等待,学会社会交往。

 

嘉宾简介:

鲍秀兰,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e.健康》简介:

《e.健康》系列微视频节目,选题集中在慢性病防治、生活方式、营养健康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每期精制访谈+动漫视频3分钟左右,并根据当期节目专家讲述,编写3000字左右图文报道。

    每期节目专访一位选题对应的健康专家,并通过后期的动漫设计优化,生动、严谨、科学地普及好理解、快传播、宜掌握的健康知识,并通过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广泛传播,为广大网友服务,为健康中国服务。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