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s杀一人的“超级杀手”—心血管病(e.健康微视频 第5期)

发布时间: 2017-04-27 09:0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付文一 | 责任编辑: 付文一

 

 

对话秦明照: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警惕“玻璃心”

中国网张宁锐 付文一报道

由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不健康饮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度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生活及工作压力等危险因素在我国居民中普遍存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较高,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我国人民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期《e.健康》特请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科主任秦明照教授,带您全面了解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非传染疾病中的头号杀手

《e.健康》:请秦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情况。

秦明照: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里面第一大杀手,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就是心血管病。2014年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称,中国大约有2.9亿人患有心血管病,也就是说成人里面每5个人就有一人有这种疾病。大概死亡是每年死亡350万,也就是说10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亡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就是人体的心脏大血管发生的疾病,最最常见的就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病。

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无痛性的心肌缺血。如果发生在脑血管,表现为脑出血,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或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如果发生在大动脉,表现为主动脉瘤,或者是主动脉夹层的破裂,如果发生在肠系膜的血管,表现为急腹症,或者消化道出血。还可以发生在下肢的动脉,表现为走一会儿路就感觉到下肢的疼痛,或者是安静状态下下肢的疼痛,需要坏疽的这种情况,那这些都称为心血管的疾病。

  这种疾病来势凶猛,可能刚一得这个病,还没有来得及治疗突然地就死亡。如果在一个比较合适的场所,有一定的人员的救治,可能能挽救生命,但是可能绝大多数这个病人刚一得病就死亡了。

再有一些病人,比如说突然地脑梗死了,出现了偏瘫失语,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有的人可以完全恢复,但是很多人还遗留有一些肢体和语言功能的障碍,那就是致残了。并且复发率也是很高的,无论是心梗还是脑梗,得了第一次大概有1/3到1/2病人还可能再得。另外就是说如果得了心梗,那他得脑梗的机率也是高的。如果得了脑梗,再得心梗的机率也高,所以这些血管的疾病是相互影响,甚至是并存的,有的人一个人身上可能各个血管都有一些疾病表现,所以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

心脑血管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e.健康》: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没有一些危险因素,哪些是诱因。      

秦明照:湘雅三院最近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没有冠心病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他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是大概2.6%,如果这个人虽然没有家族史,但是生活方式不健康,那他的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大概就能达到97%,如果这个人有家族史,但是他仍然采取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发病几率也只有2.9%。所以心血管病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如果采取了比较正确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延缓或者避免发生心血管病的。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第二就是血脂异常, 第三就是吸烟,吸烟对血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是血管内皮的功能会有影响,血管功能不好以后,就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再有的因素就是糖尿病,除了糖尿病以外还有一些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加上糖代谢异常的人,也容易发生心血管病。

   再有一个就是和生活方式相关,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压力大,这些都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可干预的,那就是跟遗传有关了。

危险因素还有一个就是肥胖,肥胖在世界各国不同的人种里面,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中国是属于亚泰地区的标准,由体重除上身高的平方,身高是以米来计算的,得出的一个数字。如果是正常体重,应该是18.5到24,24到28就属于超重,超过28就属于肥胖。如果低于18.5就是体重减轻,应该力争在18.5到24这个范围是最合适的。

如果出现明显症状,要及时就诊

  《e.健康》:那心脑血管疾病在发病之前是不是会有一些症状。

    秦明照第一个比较常见的就是心绞痛, 第二个是呼吸困难。

   再有就是口唇发紫,另外就是一过性的晕厥,那再就是跟脑血管有关的,突然觉得一侧的肢体的无力,或者是一过性的记忆力丧失,还有语言障碍,或者是突然一侧的眼睛看不见了,然后一会儿又恢复了,这些都可能有脑血管病有关,出现了这种症状的时候,应该及时地去就诊。

还有一些表现为心脏严重情况的时候,不表现为心脏的症状,而表现心脏以外的症状,比如说这个病人心梗,有的病人不是严重的胸疼,而是表现为上腹疼,那就有的病人认为是胃疼,可能吃的不合适了,而把这个应该可以抢救的时机耽误了,所以当出现一个有跟平常不一样的情况的时候,应该给予警惕。

基因检测对于临床病人合理用药效果显著

《e.健康》:现在有很多很先进的办法来进行疾病的预防,比如说基因检测,这个目前好像很火,秦主任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基因检测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

   秦明照:基因检测逐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在临床真正用的比较多的是通过基因检测来判断一种疾病适合不适合用某种药物。而真正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来说,因为不是一个单基因的病,不能说查一下就知道我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多大。但是对于临床的病人,基因检测在指导合理用药,有的放矢的用药,是非常有意义的。

   年轻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刻不容缓  

   《e.健康》:请秦主任为我们介绍一下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秦明照:心血管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来减少或者是延缓发生。控制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戒烟限酒,减轻体重,规律地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对于预防心血管病至关重要。   

年轻人特别是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另外就是足够的睡眠,规律地运动,这些都是对心血管的预防有好处。

每年的常规的查体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查体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进一步地检查,来早期发现心血管病。如果一旦发生有不正常的情况,特别是怀疑有心血管病相关的症状的时候,应该及时尽快地就医,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嘉宾简介:

秦明照,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

《e.健康》简介:

    "十三五"期间,健康中国成国家战略。为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中国行”要求,北京市选拔了一批优秀中青年健康科普专家,推动全市健康知识普及。

     为满足广大网友对健康科普知识的强烈需求,服务“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中国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经2年多探索,于2016年6月起,正式启动《e•健康》系列微视频节目。

    该节目选题集中在百姓关心的慢性疾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营养膳食等话题,每期专访一位知名健康科普专家,录制30-40分钟,成品动漫视频3分钟,辅以深度图文报道。节目以动漫、微视频、图解等新媒体形式,在中国网等全国性知名网站网站和手机端、微信等新媒体上传播,以期把话语权还给真正的健康专家,用生动、时尚地传播严谨、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