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厉麟似

发布时间: 2016-07-06 21:52:0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勇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厉麟似

编者按:明天就是中国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爆发79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有很多默默无闻做贡献的无名英雄,历史学者王勇先生特写文章介绍抗战人物厉麟似,介绍他与日本侵略者抗争鲜为人知的故事。

提起厉麟似,熟悉民国历史的读者们或许不会陌生。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中欧文化交流使者,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和中欧教育文化交流的先驱。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他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厉麟似(1896~1970),原名厉家祥,字麟似,是晚清金石书画大家厉良玉的季子。其祖上是周朝开国名相姜子牙,高高祖是清代诗词巨匠厉鹗。厉麟似早年曾赴日本上智大学留学四年,后又赴德国游学十年并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三个兄长——厉绥之、厉尔康和厉家祯也都曾留学日本。

抗日战争爆发前,厉麟似曾先后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国立中央大学教授等职,并参与创办了中德文化协会、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等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协会组织。1936年,厉麟似翻译出版了德国“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代表作《一个军人之思想》。该书在国民党军方中广为流传,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参考书。抗战爆发前夕,他曾受友人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之邀为其翻译德国军事著作。

1937年抗战爆发后,厉麟似并未跟随教育部和中央大学一同迁往西南内地,而是听取了蒋百里的建议,举家由南京迁至上海,全力助其翻译德国军事著作。蒋百里的军事著作与战略思想后来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华界。厉麟似当时住在英美租界,尚属日军势力未及而英美等国控制的地区。这一时期,上海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不由日军所控制,史称“孤岛时期”。孤岛时期,厉麟似应友人何炳松之邀任教于暨南大学。已在教育研究领域负有盛名的厉麟似,当时完全可以转往大后方,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继续他的学术道路,但是为了给国家和民族培养出更多良才,他毅然放弃了学术研究工作,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培养学生上,并鼓励学生精忠报国,坚决抗日。他忍受着恶劣的政治环境和艰难的生活环境,继续留守在“孤岛”上的暨南大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大举进占由英、美、法控制的租界,上海全面沦陷,暨南大学也迁离了上海。因厉麟似是当时的社会名流,曾身居教育部要职,又曾留学日本,日本侵略者与日伪当局曾多次试图拉拢他,并采用各种腐蚀诱惑的手段逼他出来为他们做事。日本人对厉麟似说,只要他合作,可以给他安排教育部部长或考试院院长的高位。面对威逼利诱,厉麟似不卑不亢,找出了各种理由推脱。他曾暗下决心,决不能为日本侵略者服务。他深信抗日战争终会胜利。厉麟似不卑不亢,“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令日本人也无可奈何。 

据厉麟似儿子,我国资深外交官、著名国际法学家厉声教先生回忆,上海沦陷期间,父亲常和他说,自己只是一介书生,不能向两位兄长那样一位救死扶伤,一位从戎抗日,他所能做的就是与日本人的“非暴力不合作”,并竭尽所能为国家多培养一些人才。 

厉麟似因坚决不与日本侵略者与日伪政府妥协,导致家中连基本的生活也难以维持,进而妻离子散。厉声教在《追忆老上海的抗战岁月》一文中回忆道:“这段时期的艰苦生活对我的身体产生了终身的不良影响,本是地道上海小姐的母亲后来也因为在上海生活实在困难带着弟弟、妹妹一同迁居杭州了。” 

在这段妻离子散的艰难岁月里,厉麟似并没有被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和高压政策所压垮,他怀着一颗精忠报国的心,在一个个饥寒交迫的日子里,默默地为国家燃烧着他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生命的微光。他翻译了很多日本和德国的军事著作,并做了大量的研究,以期能为抗日尽一份绵力。这些翻译研究成果他都没有收取任何稿酬,也没有署名,他都是在不计回报地默默奉献。 

出身名门世家,自小生活优渥的厉麟似,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显示出国不可侮、民不可辱的铮铮傲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宁可食不果腹,妻儿颠沛,也绝不与他们妥协合作,堪称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的翻译研究成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后世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勇,历史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史。

此文为作者学术性研究文章,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