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基层监管力量配备不足
声音:加快构建基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九三学社中央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一些地方基层派出机构仍未按要求设置到位,基层监管处于失守状态。另一方面,基层食品安全专业人才不足。目前,基层监管人员大多为其他部门划转或新招人员,缺乏食品相关专业背景、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其中相当比例的监管人员没有执法资格。
建议:乡镇监管派出机构必须有相应的岗位并配备合格的人员来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要支持各地依托农村和社区基层组织,加快建立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发展志愿者等群众性监督队伍,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的要求,加快构建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对基层执法人员实施全员培训考核,加强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培训,增强其业务水平。
现象:监管装备配备不足
声音:加大保障支持力度
目前基层执法手段“缺枪少炮”问题突出,日常监管主要依靠看、闻、问、查等原始手段,对于掺杂使假等内在质量问题缺乏必要的技术检测设备。因受执法车辆指标所限,新的基层监管派出机构即使有经费,也无法配置执法车辆,在偏远地区容易发生监管缺位问题。此外,基层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与互联网销售、网上订餐、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建议:推进基层监管队伍装备标准化建设,优先配备急需的执法装备及检测检验设备,并推进县级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加快基层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强化经费保障,督促各地政府将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建立科学的投入增长机制。
现象: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足
声音:构建共管共治体系
受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陈规陋习等因素影响,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消费安全和法律意识薄弱,为“问题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间。在食品生产阶段,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种植养殖户为了省钱,违法使用剧毒高毒药和滥用抗生素等违禁投入品,造成了源头隐患。在食品经营环节,一些小食杂店和小餐饮为了多营利,采购一些低格低廉的假冒伪劣食品和原材料。在食品消费环节,一些基层群众首先考虑是价格合适与否,对食品安全问题考虑不多。此外,有少数人甚至为不法厂商提供经营场所,从中获利并包庇其违法行为,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建议:加强宣传引导,重点开展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推动其依法监督维权、依法生产经营。畅通电话、网络等投诉举报渠道,全面实施有奖举报制度,消除举报者后顾之忧。指导基层建立如厨师协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安全食品乡镇、安全食品村等示范创建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探索基层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