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在沪农民工在获得医疗服务方面和本地居民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农工党上海市委提交了《上海市农民工就医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的提案,原文摘编如下: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从目前实际状况来看,上海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还无法同等地和充分地满足在沪农民工群体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
调研发现,农民工就医问题主要表现有:
(1)在沪农民工群体对医疗服务需求正在持续增大。
(2)在沪农民工目前能获得的公共医疗服务仍然是低水平的。
(3)部分区县二级医院是目前向在沪农民工群体提供医疗服务的最主要的正规医疗机构。
(4)上海市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在应对在沪农民工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中尚缺乏合理的制度化安排。
(5)以在沪农民工为对象的非法私人诊所大量出现。
为此建议:
(1)坚持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均等化目标,合理分配现有的公共医疗服务资源。
鉴于目前在沪农民工在获得医疗服务方面和本地居民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在公共医疗服务资源的布局和分配上应适当向农民工倾斜,在农民工聚居区域,增强公共医疗服务机构的配置,把为周边农民工群体提供医疗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
(2)不断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有效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
建议一方面应继续推动现有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群体和用工单位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参加综合保险,提高综合保险的参保率。另一方面,应当着手研究将基本医疗保险从现有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中单列出来,并提高其保障水平。
(3)加强社区共建,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盘活现有公共医疗服务资源存量。
建议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向外来人口的开放不能只采取被动的等人上门的医疗模式,而应该主动走出去,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对农民工群体的吸引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应通过社区共建,通过和基层社区组织的密切合作,通过建立起农民工用工单位和邻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更紧密联系,让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真正走出去,走进农民工群体的居住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应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教育,使农民工具备必要的健康和医学常识;提供各项基本医疗服务,使农民工远离非法诊所;搭好桥梁,方便农民工获得各种医疗服务资源。
(4)积极培育社会公益组织,构建有活力的社会支持网络,减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负担。
建议卫生管理部门、社团管理部门以及基层政府组织等应积极协调、形成合力,为服务于农民工健康的社会公益组织的发育壮大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不断加强支持力度。
(5)疏堵结合,加强对非法私人诊所的综合治理。
建议应加强前瞻性研究,探索将一部分私人诊所纳入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可行性。通过让部分私人诊所由地下转入正轨,纳入卫生管理部门的规范和监管,使之能够革除各种弊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在沪农民工群体。
(6)不断创新医院服务制度,建立适应农民工需求的医疗咨询体系。
(7)设置专门课程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文化能力,提升对农民工群体的医疗服务质量。
建议上海市的医疗服务机构应引入“文化适宜性”和“文化能力”概念,通过设置专门的培训课程,让医护人员了解来自不同地区的在沪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基本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具备更强的文化能力,更善于和农民工沟通,从而能够向农民工群体提供文化适宜的医疗服务。
(农工党中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