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以瑞金为中心、地跨赣闽粤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地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曾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原中央苏区地处东南沿海腹地,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珠三角改革发展先行区三大国家战略区划的结合点,同时也是我国东南部地区发展的“凹地”。不论是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还是从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求,支持原中央苏区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原中央苏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亟须改变以往的“输血”模式,增加自身“造血”能力,以实体经济支撑其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原中央苏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和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但受多种因素制约,总体上还很落后,仍然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其实体经济的发展更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科研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尖锐,资源与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优质人力资源不足,高端人才匮乏;资金外流严重等。
实体经济是当前原中央苏区发展命脉所在,实体经济兴,则原中央苏区兴。为此建议:
1.尽快将“振兴发展原中央苏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相关部委,针对原中央苏区发展所需,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振兴发展原中央苏区的若干意见》,为原中央苏区发展量身打造一部整体性、系统化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2.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实体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引导央企到原中央苏区投资,支持原中央苏区自身组建大型龙头企业。建议国家将江西赣州列为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在赣州成立国家级稀土科研平台;在吉安成立国家级电子信息及通信终端科研基地。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发展支撑力,突破制约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交通方面要促进原中央苏区接受沿海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提高其开发新技术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能源保障方面,要加快完善电网结构,尽快开工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工程,加快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专线建设进度。水利建设方面,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减少地方配套资金比例。
4.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多引人才,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鼓励地方政府优化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培训实效,促进返乡就业创业。支持原中央苏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创新机制,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将原中央苏区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建立东部地区、国家部委和企事业单位与原中央苏区干部双向挂职、任职交流机制。
5.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实体经济,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统一协调发展。支持原中央苏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建议比照海南国际旅游岛相关政策,推动原中央苏区建设国家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区、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生态保护区。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支持建设国家级花卉苗木、脐橙、油茶、蔬菜等产业基地;积极引导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意创汇农业。
6.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提高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建议国家在原中央苏区建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给予其先行先试的优惠条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同意组建赣南矿业银行。在信贷支持、基金投资、信托融资等方面,制定完善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吸引流动和闲散资金投入当地实体经济中,扭转资金外流现象,提高金融业的贡献度。
(农工党中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