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农工党提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议

发布时间: 2014-09-16 16:56:0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琨

中国网讯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增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在继续抓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由点及面,在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是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全国共有600多个县(市、区)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医院达1000多所,覆盖了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全国已有22个省份的431个县级地区取消了公立医院药品加成,17个省份对试点县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27个省份启动了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的改革撬动了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与新补偿机制相适应的县级医院管理、治理、监管、运行等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二是以北京、上海、深圳、鄂州等为代表的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如北京市以“四个分开”为切入点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通过成立医管局、试点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上海市立足长远、将公立医院改革与城市发展建设紧密结合,完善郊区和新区医疗服务体系,分批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有效引导和调控了医疗服务行为。三是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强化了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了新区、郊区等薄弱区域和康复、儿科、精神等薄弱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全国1200多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2600多所县级医院,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全年共培训县级医院骨干医师1.2万人。北京、深圳、昆明、厦门、温州等城市在价格、土地、税收、医保定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在规划中明确新增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2012年1-10月,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6%和10.1%,比2011年均有所提高。

但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在试点中显露。主要表现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突显;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的需求与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等还不相适应;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人事、分配、编制、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为此,我们建议继续拓展和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总结推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改革经验,进一步推进试点城市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以下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一)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一是修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调控医疗资源配置,约束不合理规模扩张。二是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选择若干大中型城市,通过托管、建立医疗集团(联合体)、院办院管等方式,试点建立相对紧密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管理、补偿、运行、监管等配套政策,配合医保分级支付政策,探索在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组织一批医务人员下基层担任全科医学带头人,实行签约服务,负责全科医师培训,组织协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双向转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建立分级诊疗格局。适当扩大公立医院编制总量,作为向基层辐射的人才储备。

(二)推动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价格、财政等补偿政策,破除以药补医。一是进一步推动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支付的科学化水平,提升基本医保资金运行效率,合理调控和引导医疗服务行为。二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调整,适当提高护理、诊疗、手术等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三是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经费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政策。

(三)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在大卫生框架下合理界定医疗服务监管和公立医院举办职能,按照责权对等、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履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等出资人职责;积极稳妥推进卫生监管体制改革,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要求,对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分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等依法依规管理,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安全质量和服务行为监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将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等经营管理权限下放给院长;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四)多措并举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一是建立竞争性的人事制度。创新编制管理办法,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探索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二是完善激励性的分配制度。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加强人员绩效考核,提升医务人员收入待遇水平。三是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推广上海市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经验,制定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落实经费保障,探索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相衔接。

(五)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鼓励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全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服务水平。抓实抓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县级医院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争取早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改革目标。力争2015年底在90%的县级医院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提高对重大疾病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确保20种重大疾病中的大多数病种尽可能在县级医院得到诊治。

(农工党中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