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政协副主席赵光育:统筹城乡文化 推进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 2014-02-19 21:10:2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冯昭 | 责任编辑: 冯昭

编者按: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提交了《关于推进都市圈内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提案》,提案建议:确立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分类推进规划;着力建立城乡文化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切实保障农村文化经费投入;统筹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城乡文化共享;调整队伍结构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积极探索“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性。

全文如下: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通篇贯穿着统筹城乡的理念,报告除了在第四部分分段集中论述城乡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外,在报告的其他部分也有很多地方论述到统筹城乡的思想和战略。应该说,这是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而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这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重点。

新时期里各地都市圈已从过去重在产业联动、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发展阶段,转型为经济与文化全方位融合的深层次联动发展阶段,文化发展正成为推动都市圈融合发展的新引擎。统筹城乡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和标准就是要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距。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文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在城乡文化的某些方面的差距来讲,特别是文化设施建设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而城乡差距中文化的差距是最大的,因此,都市圈内应该率先积极地探索城乡一体化文化发展改革的路子。为此建议:

一、确立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分类推进规划

统筹是通盘筹划,整体规划、统一考虑。加强统筹就必须要首先落实到规划上来。要把都市圈内的城市和农村的文化事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研究,有一个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根据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打破城乡文化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文化规划统筹、协调发展。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基础上,制定都市圈内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新目标体系和分类推进的规划。

二、着力建立城乡文化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社会变革,非常重要的将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利益关系的调整、政策措施的变化。要建立和完善都市圈内城乡文化建设的规划指导机制、政策促进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为统筹都市圈内的城乡文化建设提供保证。通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都市圈内的城乡文化事业投入、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培养、文化资源共享、文化市场推进的一体化。进一步理顺各级文化管理体制,理顺都市圈内的市和区县(市)文化管理的职能定位,强化上级文化部门在人员配置、活动开展方面的指导职能。改变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文化建设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的情况。

三、坚持政府主导,切实保障农村文化经费投入

作为公共服务性公益事业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必须是政府主导,扭转“重经济、轻文化,重城镇、轻乡村”倾向。都市圈各级政府要切实改变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或偏低的状况。圈内的各县(市)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切实加强领导,建设好农村基层文化设施。随着城市重点文化设施项目逐步到位,财政投入应该向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倾斜。按照城乡文化一体化的要求,加大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事业专项支持资金和奖励扶持力度等。当然也要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办文化,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切实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

四、统筹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城乡文化共享

加强对都市圈文化资源的计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实现各种文化资源的合理统筹利用,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共享。发挥城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对农村文化援助的机制。现在农村一些学校的图书很少,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可以采用建立“流动图书室”方式,定期地为这些图书室轮换更新书籍。要创造条件,加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信息资源,包括有线数字电视和广播的省、市、县、乡镇和村五级全覆盖的都市圈体系,着力提高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使用效率。

五、调整队伍结构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随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和文化活动的日益增多,文化一线上实际工作人员的严重缺乏和专业素质偏低,这已经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创新都市圈内的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要对文化工作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并积极调整队伍结构,应该选派城市文化干部和骨干下农村基层挂职工作。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文化工作。对农村文化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农村文化馆和基层工作者予以表彰。

六、积极探索“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性

要充分调动都市圈内的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和鼓励支持各方多元参与的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共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局面。积极引导文化部门和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优秀文化产品。有组织、有制度的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着重于“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城乡联动的各种文化节庆活动,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