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协:通过多种方式打造上海经济"升级版"

发布时间: 2013-12-25 18:14:51 | 来源: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 作者: | 责任编辑: 冯昭

“经济增速放缓不可怕,怕的是结构没有优化,质量效益没有提高,创新转型没有成效。”10月30日,上海市政协召开常委会,围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言献策,委员们认为,经济提质增效,应体现在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增长上,体现在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加上。而实现的关键途径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和完善相应体制、机制,形成激励和约束效应。他们建议通过自贸区建设、培育发展平台经济及转变政府职能等方式,打造上海经济“升级版”。

承接“自贸区”溢出效应

委员们认为,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意义大于政策诉求意义,区内外联动意义大于区内建设意义。杨祥海委员代表经济委课题组提出,应充分利用并放大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溢出效应,创新开放新模式、形成开放新形势;应当“概念在区内,文章在区外,重点在联动”。

杨祥海说,应借鉴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备案制”投资管理模式的相关做法,探索审批制改备案制,深化本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贸区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政策优惠,却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了与海外资本和市场对接的窗口。比如,可利用自贸区贸易的环境便利,拓展区外商品出口的新渠道,提高资金回流,借助自贸区金融和投资政策便利,促进上海企业走出去,这些都值得认真研究。”

发展平台经济是可取之道

上海经济怎样乘势而上,市政协经济委课题组提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是可取之道。

据统计,目前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六成企业的主要收入源自平台。上海近几年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平台企业,活跃在内外贸易、个人消费服务业、共同配送、旅游、金融支付、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

“未来商业模式的竞争,主要是平台的竞争。”经济委课题组调研了上海大宗贸易、个人商品和服务消费、专业服务领域中近20家利用平台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发现平台这种商业模式是整合资源、分配要素、发现价格的极好手段。

“如果把上海经济比作上海的血管,平台经济可以增加这个血管的弹性和活力。”课题组建议,上海应结合以项目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搭建以平台为主的发展方式。这种商业模式是服务全国的,是未来经济的支撑。

完善考核,真正反映经济质效

经济质效如何得到真实反映?郑安国委员认为,经济统计、考核指标所扮演的计量器和指挥棒的角色在新一轮改革中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设定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正确引导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近年来,政府负债、出售土地、加大资源消耗等行为推动了GDP增速。这些行为产生的成本通过外部化推向了全社会,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隐性成本并未充分体现在现有考核指标内。

郑安国说,通过隐性成本的显性化,迫使地方政府理性决策,让资源配置在最为有效的地方。企业考核也同样有待改革。比如,对于垄断资源企业可在考核中征收虚拟税,以还原出“哪些是由于企业经营能力带来的真实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