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明:用社会服务描绘健康中国、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 2013-12-20 18:47:3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冯昭

“三大扶贫举措”推动毕节试验区全面发展

中国网政协频道:20年前,各民主党派一起参与了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并受到农工党的一贯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农工党是如何发挥民主党派服务优势的?

龚建明:各民主党派在贵州毕节试验区的帮扶工作,使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工党一直把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作为参与国家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政治使命。2010年以来,农工党中央发挥医药卫生的界别特色和党派优势,在帮扶毕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农工党在毕节的帮扶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提高健康水平,医疗卫生扶贫方面,农工党中央通过“贵州毕节贫困山区同心助医工程”,提高当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软硬件水平,加大医疗人员培训力度,帮助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体制机制等措施,解决该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为推进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改革打造试点、探索路子、提供借鉴;

促进经济发展,项目扶贫方面,农工党中央帮助毕节协调国家千亿元资金建立铁路交通枢纽工程,推动落户了投资680亿元的石油化工项目、争取到国家投入2.6亿元的大方县岔河水库建设项目;

培养软实力,文化扶贫方面,农工党中央协调引进党员企业捐资500万元,援建了“毕节同心农工中等技术学校”,未来将建设成一流的现代化职业技术学校,推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投资拍摄了电影《情系喀斯特》,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形式探索、内容创新”是社会服务制胜法宝

中国网政协频道:在“探索工作形式、创新工作内容”方面,农工党积累了哪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龚建明:在民主党派参政领域不断拓宽、履职平台不断扩大的今天,只有不断探索新的工作领域,寻找适应社会需求的服务方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更好地开展工作。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从纵向来看,农工党有一个重视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传统和历史。在我们过去的实践中,主要是根据党员情况开展一些农村贫困地区义诊、送药的“送医下乡”活动,开始是分散的、临时的和机动的,后来农工党中央根据形势需要,认为“撒胡椒面儿”的工作方式起不到明显效果,在充分研究之后,采取了一种新的工作形式——定点、长期、持续性实施一个项目。

我们通过定点扶贫的社会服务形式,总结出一些系统的社会服务方法和操作办法。比如给医生做培训,围绕当地政府工作的中心,去帮助建一些卫生院、乡村卫生室,通过做这些工作,切实地帮助政府分忧解愁,同时解决基层群众的需求。通过这些创新形式的探索,我们作为一个党派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内容丰富了,形式活泼了。所以我们未来的工作还是要继续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中心工作,号召和组织我们的农工党党员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参与我们的社会服务工作。

中国网政协频道:你在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两点一院”定点服务,主要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果?

龚建明:几年来,农工党的社会服务工作已基本实现“从流动服务向定点服务、从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从暂时服务向长期服务”三个转变。在全国开展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点”的“两点”建设,和“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的“一院”帮扶工作成绩显著。目前,农工党各级组织共确定“和谐社会联系点”124个、“新农村建设服务点”110个、“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360多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助政府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等诸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把社会服务工作真正落实到服务百姓、服务民生、关心弱势群体上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以“智力脱贫、经济建设”带动示范点发展

中国网政协频道:在“加强示范建设,以点带动全面工作”方面,农工党有哪些计划?

龚建明:首先,要把我们开展的长期的、持续性项目很好地继续下去;其次,在我们已经建立联系帮扶的地区,原来是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问题,接下来的工作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帮助当地经济发展,从之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移到智力脱贫和经济建设上来,可以考虑要把我们党内的企业家带到那里,与当地政府项目对接,帮助这些地方真正脱贫;同时也在智力脱贫上给予更多帮扶,不断培养、培训他们的医疗卫生人员。我们之前已帮助一些乡镇配备了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同时帮助他们培养一批医务人员,使他们在基础设施和软件配置上都跟上去。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