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林:是的,从公报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把制度性改革看作非常重要的改革议题。因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推进制度改革的体系;治理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党和政府执行制度、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公报还明确提出了维护宪法权威、深化行政司法体制改革、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等问题,坚持用制度管人。“制度”可能是公报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中国政协频道:全文中有44次提到制度。
王东林:这个频率是不低的,仅次于“改革”的使用频率。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中国政协频道:“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种表述,对今后的政协工作,意味着什么?
王东林:政治协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这也是一个制度性问题。协商民主的广泛化和多层制度化发展,意味着有可能会打破过去调研、提案等既定的工作模式。如果是广泛多层的制度化问题,那就意味着协商民主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具体,职责和要求做的工作更清晰。跟过去那种的比较随意的工作和活动不太一样了。
中国政协频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协商民主在逐渐向制度化方向转变?
王东林:有可能出现一些制度性的规定。这些制度对进一步推进政府决策的公开化、科学化、透明化,可能会产生更多实质性的东西,我觉得很值得期待。
以前,我们都觉得协商民主没有一个规范化的制度。比如民主监督,人民政协做过多次的探讨,但也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如果在协商民主、民主监督方面,有更多制度化的刚性规定,那就有据可依,政协的作用会发挥得更好。
西方文化入侵严重破坏民族文化秩序
中国政协频道:公报还特别提到“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你认为公共安全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王东林: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一个措施,以更好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除了军事威胁、经济壁垒,我还有一个深深的忧虑,那就是文化的侵略,它涉及到心灵“土地”的守卫问题,这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影响更久远、更深刻、更重大。
中国政协频道:公报也提到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势力的问题。
王东林:增强文化软实力不仅仅是提供文化产品,还包括文化的防御能力。西方文化的入侵已经严重破坏了民族文化秩序。例子举不胜举,你看看身边的楼盘名字,什么维多利亚、什么、莱茵河畔,等等,但看这些名字都搞不明白自己在哪个国家。很多楼盘主动把这些西化的印迹打在自己的地盘上。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
过去我们把与西方制度、文化看成是隐蔽领域的斗争,这恰恰体现出文化的特质。它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就像你看不到风形状、影子,只能在树和草的摆动中去感知。所以我觉得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不能忽视文化安全的问题。
如果文化自信被摧毁了,信仰也就被摧毁了。日本侵占华北地区,强行推行的就是文化教育。日本占领台湾那么多年,就培养了一些亲日本的人,好在大部分人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说文化自信不能树立起来,文化安全不能得到保障的话,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就有问题了。所以我认为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反恐怖问题,更多的是文化的防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