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但是在宁夏中南部地区,一方水土却难以养活一方人。根据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区目前仍有100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部9个县区的1560个行政村。
为拔掉中南部地区的穷根,2011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决定用5年时间把近35万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环境里的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再用5年时间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举全区之力打好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贫困群众扶贫攻坚“两场硬仗”,大力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到2020年,初步实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在调研固原工作时指出,要以百姓之心为心,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抓好扶贫工作,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始终高度关注全区扶贫开发事业,利用近2个月时间,围绕“积极推进宁夏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开展了调研座谈、专题议政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常委们积极献出“金点子”,支招扶贫攻坚战略,帮助宁夏百万贫困人口实现“致富梦”。
走基层,访贫问苦解民意
区情决定使命,使命引领未来。没有宁夏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宁夏,怎样才能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如何交出满意答卷?自治区政协始终在思考、在关注。
改变落后面貌,绝非一日之功。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道路绝非坦途。为此,自治区政协十届3次常委会议将“积极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作为专题议政的主题。
数字沾满了“泥土”,数字也写满了赤诚。自治区政协6位副主席带领调研组走访农户100余户,移民点20多个、劳务移民安置点10多个,并与500余人(次)面对面交流,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主要就65万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生态移民社会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6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
“我家养了4头牛,去年卖了2头小牛犊,每头卖了6000元,饲料主要靠自种的牧草,成本投入少,一年净收入能达到一万元元以上。”彭阳县古城镇田壕村61岁农民海保忠如是说。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各地依托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成效显著,特别是这几年牛、羊肉价格走高,养殖效益较好,积极性很高。
一些地区的马铃薯、西芹、红葱、苗木等特色农产品效益也比较好。比如,西吉县夏寨村33岁农户韩宁一家,种植8亩西芹,一年纯收入5.5万元,一亩西芹纯收入达7000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搬迁安置2.8万户12.1万人,占总计划的35.4%、34.9%。
“生态移民政策好,增收致富有奔头。”这是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移民马成的真实感受。他说,以前在山区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现在靠本事打拼,只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新家园,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调研组认为,实现自治区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只有7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切实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防止贫困户在收入上“被平均”、“被富裕”。要按照“精确瞄准、定点清除”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种针对性和差别性政策的作用,使贫困户在享受普惠性政策的同时,享受更多特殊扶持政策。
深分析,专题议政话扶贫
“山外的世界很精彩”。走出大山,改变生活现状,让孩子们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是山区群众普遍的心声,也是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趋势。
在自治区政协十届3次常委会议上,与会人员倾注真情关心民生,围绕35万生态移民及65万贫困群众扶贫攻坚工程,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尽管扶贫开工作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全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比较大,贫困程度比较深,贫困地区发展基础薄弱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
在政协常委们看来,当前宁夏扶贫攻坚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生态移民的整体任务还很繁重,移民新区的户籍管理、宗教事务等社会管理亟需加强;土地权属、社会保障还有待强化;劳务移民政策亟待调整完善,自发移民的社会管理问题很多,存在“迁出地不管理、迁入地管不住”的现象;移民子女教育问题突出,迁入地学校举债建设,管理、政策、教师编制等问题凸显;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小,工业基础薄弱,大型骨干企业和大项目少;公共服务欠缺,基础设施薄弱;融资困难的问题仍然突出。
扶贫先扶智。自治区政协常委王伟对贫困群众思想状态颇有担忧。他认为,只有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体制机制,扶贫工作才能有序推进;只依靠外部条件,不加强贫困人口自身的发展,真正意义脱贫很难实现,必须多做思想引导工作,不转变思想贫困就无法解决。
35万生态移民是百万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自治区政协主席齐同生在讨论时说,“‘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生态移民必须着力解决好生产条件、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产业服务四个关键性问题,防止移民区变成新的不适宜生存的地区、移民变成新的贫困人口。通过更科学的布局、更务实的举措,实现移民区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真正把好事办好。
理思路,集体智慧出灼见
专题议政会议结束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迅速形成了会议成果《关于加快推进宁夏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建议案》,就扶贫攻坚工程提出七条建议。
建议一:把扶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把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适时调整完善现行的扶贫政策;统筹协调自治区扶贫办和移民局的工作力量,理顺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双向考核评价机制,将扶贫工作纳入相关地区和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
建议二:不断加强和创新生态移民区社会管理。调整生态和劳务移民户籍迁转、土地确权、社保医保、搬迁安置等政策;解决生态移民区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服务人员短缺问题;依法规划移民新村宗教活动场所;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档案和帮扶计划。
建议三:大力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充分利用“两区”建设和国家“六盘山区域发展扶贫攻坚计划”机遇,加快推进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宁南中心城市暨大县城建设;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推广产业扶贫示范合作社,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程度。
建议四: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提高贫困村互助资金启动基量,推行“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扶贫模式;建立“社会扶贫基金”,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攻坚;适当放宽移民群众创业贷款限制,通过财政贴息等形式解决移民创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建议五: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尽快制定移民子女入学教育的过渡政策,使移民学生延续移民前所享受的营养早餐、“三免一补”以及高考录取等优惠政策;建立不同规模的初、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抓好新生代劳动力在校职业教育,加大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企业对劳务移民进行带薪培训。
建议六:加快编制迁出区生态修复规划。尽快编制宁夏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规划,积极争取将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防止破坏生态恢复的项目上马。
建议七:高度重视自发移民管理问题。将自发移民工作纳入自治区扶贫工作整体战略,加强对自发移民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尽快研究制定自发移民户籍管理规定,大胆探索和统筹解决自发移民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创新贫困人口自发移民补偿机制,着力加强和改善自发移民点社会管理。
目标明确,就能更好凝聚各方力量。路径清晰,就能更大激发奋斗力量。自治区政协的建议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对建议进行梳理分类、及时研究办理。
促和谐,人民政协有作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集民力。
人民政协联系面宽、包容性广,在帮助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用突出。
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自治区政协积极牵线搭桥,已累计向区内外慈善机构和个人募集资金3900多万元,援建了57所中小学和1所乡镇卫生院,资助贫困学子830余名,救治贫困大病儿童120余名。
自治区各党派团体也积极帮助改善民生,开展了“烛光行动”“思源水窖”“明眸工程”等项目。去年,自治区工商联组织开展了“光彩事业宁夏行”活动,捐助善款4170万元。
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及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要继续要发扬优良传统、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多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特别要关心困难、弱势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积极开展扶危济困、爱心救助等社会公益活动。
民营企业家委员们也纷纷表示,要把企业自身发展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助力“缩小差距,共同富裕”。
人民政协汇集了很多专家学者和来自党政机关的领导同志,也有来自各界别的优秀代表人士,是名符其实的“专家库”“智囊团”。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能够帮助党和政府了解到真实情况,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帮助。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主席齐同生指出,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好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宁夏扶贫工作的对外宣传和联络力度,充分利用好参加全国“两会”和政协各种会议的平台优势,充分调动驻宁全国政协委员积极性,为宁夏的扶贫攻坚事业奔走呼吁,争取国家对宁夏扶贫攻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和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