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逐字审阅《决定》 要求不“十全大补”

发布时间: 2013-11-19 09:07:46 | 来源: 新京报 | 作者: 微博 | 责任编辑: 王金梅

[导读]按照习近平“不‘十全大补’、不面面俱到”的要求,文件起草组坚持“三不写”:一般性的举措不写;重复性的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不写。

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发

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发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十全大补’、不面面俱到”的要求,文件起草组坚持“三不写”:一般性的举措不写;重复性的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不写。

2013年11月12日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闭幕会,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

成立小组

最高领导人任起草组组长

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外地调研,就来到了广东深圳。8日上午,莲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表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

2013年4月,新一届国家机构换届选举刚刚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

征求意见

全国汇集上万条改革意见

4月20日,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和各人民团体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18份意见和建议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从上到下、自下而上,成千上万条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上来。

夜以继日、连续奋战,驻地的灯火彻夜长明。60多位文件起草组成员对《决定》稿框架反复进行集中讨论研究。

4月底到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发表重要指导性意见。

《决定》稿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握全党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回答各方面问题和关切,研究提出改革总体设计和针对性举措。

《决定》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重大改革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偏差纠正很难,必须反复论证,使之行之有效、行之久远,不能随意“翻烧饼”,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改革重大举措多听各方意见,最后是政治决断。

《决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自觉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改革举措要慎重,但不能什么都不敢干,没有风险的改革是不存在的。不改革,发展难度更大。

深入思考、重点研究,不断深化、不断细化、不断系统化……《决定》稿在多次讨论和修改中渐具雏形。


[导读]按照习近平“不‘十全大补’、不面面俱到”的要求,文件起草组坚持“三不写”:一般性的举措不写;重复性的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不写。

第2页 :《决定》诞生记

第1页:最高领导人任起草组组长

第2页 :《决定》诞生记

■《决定》诞生记●2012年12月

习近平到深圳调研,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对外传递深化改革信息。

●2013年4月

政治局批准成立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担任组长。

●4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118份意见和建议汇集到北京。

●4月底到7月初

习近平多次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就《决定》稿涉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逐一分析研究,发表重要指导性意见。

●7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决定》送审稿摆在了每一位常委同志面前。

●9月4日

《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中央党政军机关和地方100多个单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9月17日

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共收到总计2564条意见和建议。

●10月29日

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决定》稿在党内外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11月9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出席全会的委员对《决定》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讨论。文件起草组召开全体会议,对《决定》稿作出修改。

●11月11日晚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修改后的《决定》稿进行审议。

●11月12日下午

几经修改的《决定(草案)》,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声 音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

■ 数说

《决定》文件起草组成员达60多人。从4月24日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200个日夜,召开80余次分组会议。

习近平先后3次主持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主持政治局会议、多次主持起草组全体会议,研究部署起草工作,讨论审议《决定》稿。

专题调研习近平考察土地流转交易

7月22日,农历大暑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调研。在交易所大厅,他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涉农产权交易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个积极探索。如何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前提下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既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又通过合乎规范的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一系列问题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

为了深入弄清情况,文件起草组立即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并委托有关单位,进农村,访农民,开展有关农村土地问题专题调研。

文件起草组直接调研、委托部门和机构调研、听取专家意见、旁听政协会议……一个个重大改革命题,正是在这样的调研过程中不断得出答案。

文件修改政治局常委多次调研批示

7月25日,中南海勤政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决定》送审稿摆在了每一位常委同志面前。

会议充分肯定文件起草组工作,要求继续深入研究,对重大改革举措反复论证,增强可操作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紧迫问题。

在调研中把握方向,在修改中不断完善。《决定》稿的起草是反复锤炼、不断升华的过程。

半年多时间,80余次分组会议。文件起草组对《决定》稿反复修改,力争每句话都论据充分、精益求精。

改革的文件,要坚持改革的性质;改革的文件,要突出改革的举措。按照习近平"不‘十全大补’、不面面俱到"的要求,文件起草组坚持"三不写":一般性的举措不写;重复性的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不写。

逐条、逐句、逐字,习近平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其他同志也十分关心《决定》稿起草工作,分赴全国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决定》稿起草提出了重要意见。

民主决策收2564条意见修改539处

《决定》的形成过程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9月4日,《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中央党政军机关和地方100多个单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也对《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9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从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起,不到一个月,文件起草组共收到总计2564条意见和建议。

文件起草组形成提交全会审议的文件稿,充分吸收了关注度高,对全面深化改革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超过40%;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共539处;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

全会审议上午作出修改下午审议通过

10月29日,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决定》稿在党内外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出席全会的204名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对《决定》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讨论。文件起草组召开全体会议,对全会各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对《决定》稿作出修改。

11日晚,习近平主持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会各组意见和文件起草组修改建议,对修改后的《决定》稿进行审议。12日上午,根据全会分组讨论的意见和建议,《决定》稿再次作出修改。

12日下午3时,散发着墨香的《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座席上。几上几下、反复修改的《决定(草案)》,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