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抓紧落实和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和企业认定标准。抓紧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和用气价格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解决用地困难,支持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文化旅游重点城市或省份实行购物退税、落地免签等支持政策,积极开发入境旅游。把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重点,促进当地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
3,拓宽资金渠道,加大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促进针对文化旅游产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和推广适合文化旅游产业特点的保险品种。推动通过财政贷款贴息等措施,调动金融机构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扩大文化旅游企业直接融资规模,鼓励、支持、引导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推动成长型的文化旅游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多种渠道筹措发展资金。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搭建金融对接文化旅游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4,完善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健全文化旅游中介组织建设。鼓励旅游演出表演团体以城市为单位建立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推动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大力扶持旅游演出中介机构,推动市场价格机制趋向成熟,鼓励演出票务公司和服务平台参与市场运营,引进激励机制。加强政府对文化旅游市场的引导和宏观调控,制订相关法规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加大对原创文化产品的扶持和保护力度,提供更加务实有效的行政指导和信息服务。借助我国驻外机构中的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国内旅游资源的国际化推介能力。
5,鼓励企业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调整旅游结构,延长文化旅游的产业链,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文化馆、烈士陵园等公共文化资源作用,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借助现代化、艺术化、科技化等手段,将厚重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重点开发大型旅游演艺精品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和观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娱乐节目。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从门票经济向休闲度假转移,打造品牌精品。开发具有个性文化特色的参与性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发掘馆藏展示的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加快游客服务体系建设,变过去平面式的旅游为融参观、欣赏、互动参与、娱乐、演艺、体验、游艺、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立体旅游。加强网络宣传营销。
6,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文化旅游行业人员素质。整合现有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加大应用型、技能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文化人才信息网和交流平台,创新奖励机制,引进文化旅游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创业。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