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那些雷人的两会议案提案

发布时间: 2013-07-08 22:05:52 | 来源: 大公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海洋

人们对雷人提案议案的口诛笔伐,各种不满情绪的宣泄,其实是民众对代表、委员们议政和参政能力心存疑虑。事实上,在这庄严的氛围里,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哑巴代表”、“挂名代表”、“荣誉代表”,他们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愁什么,拿出来的东西总让人哄堂大笑。■ 欧阳刚

两会是民意的舆论场,每年都有许多务实的议案提案推动着法治进程和社会进步,也有众多“雷人”议案提案引起全民狂欢式吐嘈。会场更加开放和传媒业更大胆地表达,为三月多尘的北京发酵出越来越多的“雷人雷语”。

全民戏谑情绪下的雷人雷语

政协委员张晓梅就是这其中的“雷人”大户。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她提交了一份提案,名为“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这份提案后来被众人解读为,老婆干家务,老公应该发工资。此事一经报道即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以它为原本,各种狗血的争议和调查铺天盖地。张委员“一炮成名”,此后她成为两会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媒体竞相追逐,她的更多雷人雷语得以酣畅淋漓尽情释放。从全社会应关注女性乳房、建议国家设立全国性的“爱乳日”,到给女性生理期放假,从国家应实行六小时工作制到建议全民打太极,张晓梅当了十年全国政协委员,也伴随着声声争议,媒体一年年盘点雷人议案提案,几乎都有她一席之地。

被贴上“雷人”标签的代表、委员何止张晓梅一人,每年都有众多的雷人议案提案横空出世——农村孩子不应该上大学;废除高考;为不能就业学生设立“学士后”;卖淫合法化;穷人将二胎指标转给富人;将泰山定为国山;将牡丹定为国花;鼓励国人都穿国服;取缔社会网吧;将“扫黄打非”改为“扫色打非”……后浪推前浪,没有最雷,只有更雷。

雷人提案议案喧嚣背后固然有媒体和网络推手的因素,从新闻传播的特征来说,媒体总愿意扮演“扒粪”者的角色,将那些耸人听闻的提案议案放大后展示给受众。就拿张晓梅来说,这位高产的政协委员也提出过“关注百万失独家庭”等高质量的提案,但这样的声音却在“乳房”、“经期假”、“家务工资”等带着戏谑情绪的娱乐化新闻湮没了。

作为一名多年参加全国两会的记者,本人也有过这样的议题设置焦虑,脱离了八卦的两会新闻,即便你主旨如何宏大,细节多么丰盈,往往与热门无缘。乃至有一次我刚走出政协委员驻地,便被南方某报编辑打来的电话“雷”倒了,对方在电话中焦急地询问,“今天有没有抓到委员的雷人雷语?”脊背有些发凉的我才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两会舆论名利场中,如果不坚守一定的底线,很多代表委员便会躺着中枪,挂在网络上成为众人批判的标靶。

“我爱国,我不添乱,从不反对或弃权”,政协委员倪萍怎么也想不到,因为这一句话,她遭到了炮轰。在此之前,她刚获得了“中国脊梁奖”,网络舆论一边倒地诘问,“这样只投赞成票的人怎么会是共和国脊梁呢?”百口莫辩,越描越黑,倪萍选择了沉默,公开宣称要在两会上做“哑巴”。“哑巴”代表委员大有市场,一些人担心言多必失而滑向另一个极端,媒体盘点发现了更多“很忙”的代表委员,有人不参会,有人几年不提议案、提案。

然而,一味地将越来越多的雷人议案提案归咎于媒体的浮躁却并不确切。如果再以禁令的方式让媒体不得炒作“雷人雷语”,或者扣一顶“断章取义”的大帽子,殊不应该。

雷人议案提案正引起公众的一片声讨之声,童话大王郑渊洁也看不过去了,他曾建议提交《如何减少弱智提案的提案》。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希望听到代表委员们在有限的会期上多讨论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而少一些矫情的无病呻吟。但如果让每一个人充当“炮手”的角色,杂音全无,恐怕也悖离了民主的宗旨。如果没有一个畅所欲言、言者无罪的环境,代表委员们因为害怕被人叫骂为“弱智”而不敢开口说话,那真是民主的倒退。


雷人背后的民意疏离

对雷人的提案议案,我们要作出具体的分析。有些雷人话题确实是被断章取义了,比如政协委员蔡继明提出的假日改革方案,媒体报道为“蔡继明建议取消黄金周”,这位教授因些挨了不少板砖,好事者还在百度贴吧上建立了蔡继明吧,对他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的帖子有几千条。有一段时间,他的女儿都不敢说自己的父亲是谁。“他们只说了我观点的一半,我取消黄金周建议的前提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但人们只记住了一半,无论他事后如何解释都变得苍白。

另外一部分雷人议案提案还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完全把自己当作特殊利益阶层代言人,或是出于部门利益或地方本位主义。某一年,政协委员张茵提出的三个提案引起广泛争议——降低富人税负、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进口环保设备免税,女首富、造纸大王,明白了张茵所属的阶层,诸多争议不难理解。至于以议案、提案之名行部门利益扩张之实,招致的反弹不胜枚举,最明显的铁道部,其官员多次在两会上提出“一票难求是因为票价太低”等雷人提案。地方本位主义的雷人雷语就更多了,如山东官员提出将泰山定为国山,被网友讥刺为“一道反胃的鲁菜”。

根据本人的观察,两会期间大量雷人雷语涌现,主要是因为代表委员们脱离群众,不知道自己代表的是谁,要为他们表达何种诉求,没有深入社会肌理,缺乏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所致。

比如,说到素质教育无法落实,就有人振臂高呼要取消高考,这话乍一听起来颇有道理,但不能细琢磨,如果你找不到一条比高考更公平更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办法,为什么要取消它呢?过去的几年中,本人在两会期间翻阅过大量的议案、提案、建议,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在汗牛充栋的议案、提案、建议中,有过深入调查、具有真知灼见的高质量文本并不多,可谓“大音”稀缺。绝大多数都是千字文,大都停留在“喊口号、发感慨”层面,是否临时抱佛脚,从这些文本中一望即知。因此,不能片面指责媒体和网民爱挑刺、好制造噱头,只有好建议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换而言之,今天人们对雷人提案议案的口诛笔伐,各种不满情绪的宣泄,其实是民众对代表、委员们议政和参政能力心存疑虑。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在这庄严的氛围里,国之重器,民之所托,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哑巴代表”、“挂名代表”、“荣誉代表”,他们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愁什么,拿出来的东西总让人哄堂大笑。

有网友建议,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应该把议案提案放在网上晒晒,一方面让群众监督他们都干了什么,另一方面也是直通民意的一个渠道。“晒阳光”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从长远来看,雷人议案提案频出,不仅需要社会对个性化表达保持宽容和雅量,改革代表委员选出、退出机制,完善民主程序,亦迫在眉捷。

(本刊特约记者)